設計頻道
史前珍瑤 台灣玉獲封國寶
2018-06-14
人獸形玉飾(圖片提供/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)。
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之史前廳展示場中有5件(組)玉器榮列為國寶,分別出自國定卑南遺址以及花蓮縣鹽寮遺址。卑南遺址保存多個文化層,其中盛行石板棺及玉器陪葬的卑南文化約存在於距今3500至2300年前。石板棺之陪葬品質量不同,生前富裕者常陪葬許多玉器或陶器;玉器大多為綠色台灣玉(閃玉)質,以實用功能分為三大類,分別為工具、兵器(獵具)及裝飾品,數量龐大,類型豐富。
 
 此5件(組)玉器文物為台灣出土的國寶,是臺灣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文化表徵,顯示當時台灣的玉器有獨創性作品,也有受到境外流行趨勢影響而產生的品項。
 
人獸形玉飾
 以平面玉片鏤雕而成,形象為雙人雙手叉腰,頭部頂一獸之形象,獸形豎耳、拱背、翹尾。人形為雙人並立,圓顱、雙手扶腰際,兩腿開立。雙人底部各立於一橫條,橫條之下各帶一圓突,膝部帶修飾線條,除彰顯腿膝略彎曲之靈活性,亦點出膝下或有綁腿之可能性。此一標本使用之時獸身曾斷裂,斷裂兩端各作一修補孔以持續使用,高70.4mm,寬 39.6mm,厚4.5mm,重 16.7g。
 
台灣國寶─人獸形玦。
 
管形玉飾
 此組玉管5件出自石板棺陪葬品,收攏成束置於墓主身旁,係條狀玉材修磨成圓柱體後,自兩端鑽鑿貫通而成管形,管身橫剖面近呈圓形。管長28.4至29cm,圓徑0.95至1.05cm,重38.2至56.7g,屬於卑南遺址長管中之極致典型,推估製作年代距今2800年前至2300年前。由於玉管長度少見,是實用配戴品,也可能是象徵性玉器。
 
台灣國寶─玉管。
 
喇叭形手環
 戴於手上的手環玉飾,以塊狀台灣玉材鑽鑿修飾而成,玉材綠而通透、潤澤,帶少量鉻鐵黑斑。環肉高而剖面略呈「L」形,環身一面擴張如喇叭口部,擴張處弧度圓轉,器身修飾程度高。全外徑93.8mm,環內徑58.8mm,重105.9g。喇叭形手環是年代較早的玉器,主要流行於4000年前至3000多年前。
 
台灣國寶─喇叭形玉環。
 
鈴形玉飾
 鈴形玉飾為一種小型串飾,1組152顆玉質鈴形玉飾,出自石板棺墓主頭部,成串環繞於髮際。玉鈴質地良好,個體小而形狀精確,以條狀玉材切成小塊逐一磨成鈴形玉飾。鈴身腹部圓而細緻,頂部小鈕帶一細穿。玉鈴大小頗一致,以其中1顆為代表,長5.8mm,寬4.9mm,厚3.5mm,重0.1g。鈴形玉飾與喇叭形手環同為年代較早的玉器,只有少數地位較高的女性得以同時配戴。
 
台灣國寶─鈴形玉串飾。
 
蛙形玉飾
 台灣新石器時代花岡山文化玉飾代表類型之一,距今約2800~2300年前。形制似蛙背面雕刻一雙大眼及分岔雙肢,腹面頭部有口形凹刻,為花岡山文化玉飾代表類型之一。造型特殊而稀少,屬臺灣史前時代稀有之立體動物形玉飾,且為該類型唯一完整標本。玉質佳、磨製精良、保存良好,展現台灣史前時代精湛的製玉工藝。長36.4mm、寬27mm、厚10mm、重13g。
 
台灣國寶─蛙形玉飾。
 
撰文/葉美珍(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)
圖片提供/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
(原文刊登於《珠寶世界》No.83)
延伸閱讀
TEL:886-2-2747-7749 │ 台灣台北市永吉路302號5樓之3
Copyright © 珠寶世界雜誌.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權所有,禁止擅自轉貼節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