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絡我們
》產業動態 眼光獨到的藝術收藏家 黃滈權 2019-09-12
  • 這件大型沉香,平時總是收藏在保險箱內不輕易展示。
  • 參加粵港台經濟合作論壇。
  • 汎佳公司現在都由第二代黃復把關念珠品質。
 提到黃滈權這位業界的收藏家,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稱讚,尤其是他的豪氣、正義,還有他眼光獨到的收藏品味。他創立的汎佳公司,專門串製高品質的念珠外銷日本,黃滈權事業經營有成,也熱衷於藝術品收藏,且看他與我們分享收藏的心情點滴。
 
黃滈權的得意收藏
 
(圖P7160177)
漢宮秋月
這件是黃滈權最喜歡的收藏品之一,是中國玉雕大師施秉謀的作品,他將漢朝一代佳人王昭君,不願賄賂畫工毛延壽的故事,以玉雕方式呈現。不僅在玉雕本身,施大師更特地設計了木座、圍籬,整體布局完整且一目了然,因此讓黃滈權視其為珍藏。
 
(圖3)
一匹駿馬,衝向銀河奔向月球,無論是色澤搭配或是動態感的呈現都十分協調,題材活潑新穎,突破傳統玉雕界線,是施秉謀大師的玉雕創作。
黃滈權的得意收藏
 
(圖P7160177)
漢宮秋月
這件是黃滈權最喜歡的收藏品之一,是中國玉雕大師施秉謀的作品,他將漢朝一代佳人王昭君,不願賄賂畫工毛延壽的故事,以玉雕方式呈現。不僅在玉雕本身,施大師更特地設計了木座、圍籬,整體布局完整且一目了然,因此讓黃滈權視其為珍藏。
 
(圖3)
一匹駿馬,衝向銀河奔向月球,無論是色澤搭配或是動態感的呈現都十分協調,題材活潑新穎,突破傳統玉雕界線,是施秉謀大師的玉雕創作。
黃滈權的得意收藏
 
漢宮秋月
這件是黃滈權最喜歡的收藏品之一,是中國玉雕大師施秉謀的作品,他將漢朝一代佳人王昭君,不願賄賂畫工毛延壽的故事,以玉雕方式呈現。不僅在玉雕本身,施大師更特地設計了木座、圍籬,整體布局完整且一目了然,因此讓黃滈權視其為珍藏。
 
一匹駿馬,衝向銀河奔向月球,無論是色澤搭配或是動態感的呈現都十分協調,題材活潑新穎,突破傳統玉雕界線,是施秉謀大師的玉雕創作。
 
外銷日本念珠30餘年 品質一流
 1974年黃滈權在錦州街創立的汎佳公司,至今最成功的是外銷日本的高品質念珠,多年來一直廣受好評。黃先生說參拜在日本是相當慎重的大事,加上日本人對品質的要求甚高,且不同宗派對念珠的要求也不同。黃滈權介紹,「念珠的傳統已經有一千年了,現在年輕人的想法不同,也發展出流行性的念珠,像是像東京,就比較不講究材質跟規格,流行的款式較熱門,而京都和東京有很大的差異。這樣的念珠製作起來工序比較麻煩,廠商大都放棄了,但我們是完善了流程,所以繼續做下去,目前合作都很穩定。我們也開發出不同材質以因應客戶的需求。」這些一小顆一小顆的珠子,雖然貌似不起眼,但黃滈權從公司成立之初就嚴格要求品質,無論再小都不能馬虎,這樣的堅持也讓他訓練出對美的敏感度。
 
品質至上 創意先行
 經營半寶石市場多年,黃滈權見證市場起起落落,他認為珠寶業最容易受景氣影響,「珠寶業是慢升先跌,景氣要升到最高點才會輪到我們,但景氣一差我們卻馬上就感受到了!」要突破現在的景氣,黃滈權認為首先最重要的是堅持,無論如何必須堅持品質至上,其次是創新,唯有擺脫陳舊的經營模式、擺脫珠寶只能妝點美麗、保值的形象,將珠寶生活化,進一步提升收藏者的水平與眼光,才能將路走得又長又遠。
 
採訪/邱惟鐘、吳靜華
(原文刊登於《珠寶世界》No.91。)
(原文刊登於《珠寶世界》No.91。)提到黃滈權這位業界的收藏家,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稱讚,尤其是他的豪氣、正義,還有他眼光獨到的收藏品味。他創立的汎佳公司,專門串製高品質的念珠外銷日本,黃滈權事業經營有成,也熱衷於藝術品收藏,且看他與我們分享收藏的心情點滴。
外銷日本念珠30餘年 品質一流
1974年黃滈權在錦州街創立的汎佳公司,至今最成功的是外銷日本的高品質念珠,多年來一直廣受好評。黃先生說參拜在日本是相當慎重的大事,加上日本人對品質的要求甚高,且不同宗派對念珠的要求也不同。黃滈權介紹,「念珠的傳統已經有一千年了,現在年輕人的想法不同,也發展出流行性的念珠,像是像東京,就比較不講究材質跟規格,流行的款式較熱門,而京都和東京有很大的差異。這樣的念珠製作起來工序比較麻煩,廠商大都放棄了,但我們是完善了流程,所以繼續做下去,目前合作都很穩定。我們也開發出不同材質以因應客戶的需求。」這些一小顆一小顆的珠子,雖然貌似不起眼,但黃滈權從公司成立之初就嚴格要求品質,無論再小都不能馬虎,這樣的堅持也讓他訓練出對美的敏感度。
藝術+珠寶 台灣珠寶界的創舉
談到藝術作品,就不能不提到黃滈權在2003年完成的「藝術+珠寶」,有一次和阮文盟老師、嚴建國先生以及邱社長的聚餐中聊到,如果能將藝術家的作品轉化成可配戴的珠寶,一定會有很不一樣的效果,加上當時擔任珠寶公會理事長,很想有點成績;因此這個概念在2002年成形,由黃滈權發起,讓他的藝術家朋友授權拿出些代表性的作品,委請阮文盟老師將每件轉換成珠寶設計圖,在得到全體藝術家的認可之下,開始找材料、工匠來完成這些作品,當時幾乎所有的費用都由黃滈權買單。
 
參與這次「藝術+珠寶」專案的藝術家包含了黃光男、劉萬航、李錫奇、廖修平、楚戈、顧重光、楊興生、黃永松、朱為白、吳昊、李重重、潘 鈺、杜十三、黃銘哲、楊奉琛、楊茂林、阮文盟、蔡志榮、盧怡仲、林金標、陳怡靜等21位,這些藝術作品擷取其原創精神,凝聚金工技術後製成風華璀璨的珠寶飾品,不僅保有原藝術創作的特質,更展現了令人讚嘆的原創藝術魅力。
 
黃滈權說,每個藝術家作品都有不同的精神,也都有不同的堅持。珠寶的其中一個要素是炫耀,可是炫耀的同時又能把藝術的概念融入進去,不僅創造話題還很有意思。這系列作品在當時造成轟動,並且在歷史博物館公開展出,是台灣的珠寶史上相當重要的一個里程碑,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。關於「藝術+珠寶」的生命延續性黃滈權仍在構思中,但他一直在找時機,希望能有另一層的突破。
 
品質至上 創意先行
經營半寶石市場多年,黃滈權見證市場起起落落,他認為珠寶業最容易受景氣影響,「珠寶業是慢升先跌,景氣要升到最高點才會輪到我們,但景氣一差我們卻馬上就感受到了!」要突破現在的景氣,黃滈權認為首先最重要的是堅持,無論如何必須堅持品質至上,其次是創新,唯有擺脫陳舊的經營模式、擺脫珠寶只能妝點美麗、保值的形象,將珠寶生活化,進一步提升收藏者的水平與眼光,才能將路走得又長又遠。
 
這樣的概念就像黃滈權當初決定開創「藝術+珠寶」一樣,無論何時都要不斷思考、摸索新的方向,即便辛苦,但結合眾人的力量,總是能將困難迎刃而解,也讓這一段段的故事成為你生命中最美的回憶。
 
採訪/邱惟鐘、吳靜華
(原文刊登於《珠寶世界》No.91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