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石知識
罕見的草莓綠柱石與多彩的碧璽
2018-01-26
送進SSEF分析的草莓綠柱石Pezzottaites收藏套組,大小從6克拉到100克拉不等。(圖片提供/SSEF)
草莓綠柱石的一項特徵是明顯偏紅到紫紅色的多色現象。(圖片提供/SSEF)
莫三比克的豔紫色含銅碧璽(40克拉)和僅含有微量銅元素的淡綠藍色低飽和度、因此不被認定為帕拉依巴Paraiba的碧璽。(圖片提供/SSEF)
另一顆也來自莫三比克的加熱帕拉依巴碧璽和紫碧璽。530nm處的吸收帶會在熱處理期間消失,顏色會從紫色向藍色移動。(圖表提供/M.S. Krzemnicki)
一組罕見的草莓綠柱石Pezzottaite
 2002年在馬達加斯加的幾處偉晶岩中發現了草莓綠柱石Pezzottaite。這種礦物與綠柱石具有密切的結構關係,但是由於化學組合中,部分的鈹元素被鋰元素有序的替代,並且在其晶體的孔道結構中含有銫元素,所以表現出三方晶體結構,而不是一般綠柱石的六方晶系。名稱以義大利地質學及礦物學家Federico Pezzotta博士之名稱為Pezzottaite(譯作草莓綠柱石或草莓紅綠柱石)。
 
 SSEF曾得到一個難得的機會調查一組超過20多顆,6至100克拉的刻面草莓綠柱石(圖1)。這些寶石根據它們的銫元素濃度和拉曼光譜特徵得以判別。由於它們的尺寸相當大,從不同方向觀察時,它們完美展現出獨特的多色性(圖2);然而不意外的是,在FTIR紅外光譜和拉曼的詳細偵測下顯示,這些草莓綠柱石的裂隙中充滿了無色的人造樹脂和油,以提高其透明度。
 
色彩豐富的碧璽
 一顆源於莫三比克(東非),重達40克拉的含銅碧璽(電氣石),色澤鮮明的紫色,豔麗純淨(圖3)。化學分析顯示少量的銅和錳元素為這顆寶石促成極具吸引力的顏色,而鐵元素低至檢測限度。紫外可見光吸收光譜UV-Vis在近紅外處顯示出兩個銅(Cu)的寬吸收帶(約700和920nm) (圖4),以及錳(Mn)正3價主導性的高吸收帶(530nm為中心)。由於這個吸收帶的兩側有顯著的透射率窗,造就了鮮豔的色彩。
 
 當溫控在中度加熱這類碧璽時,這個錳吸收帶會快速消失。因此,含銅的紫色碧璽,通過加熱過程可以轉變價格更高的豔藍色。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大多數含銅的紫色碧璽會被加以熱處理。
 
 另一顆淡雅透亮的綠藍色碧璽尺寸更大,重達60克拉(圖3)。這顆寶石的化學分析顯示出非常低的含銅微量元素濃度(0.04 wt% CuO),以及為次要成分的錳和鐵。儘管濃度非常低,銅元素還是與鐵結合在一起擔任致色元素的角色(Fe2 + - Fe3 +間隔電荷轉移吸收帶在約720nm)。雖然含有痕量的銅,但根據SSEF標準和LMHC指標,色彩飽和度不足的碧璽(電氣石)不被視為帕拉依巴。
 
圖文/SSEF麥可.欽尼斯基博士、周渭博士
編譯/Judy Tu
(原文刊登於《珠寶世界》No.81)
延伸閱讀
TEL:886-2-2747-7749 │ 台灣台北市永吉路302號5樓之3
Copyright © 珠寶世界雜誌.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權所有,禁止擅自轉貼節錄